MCPLive > 杂志文章 > 告别“手机上网”,迎接“手机联网”

告别“手机上网”,迎接“手机联网”

2010-08-31项立刚《微型计算机》2010年8月下


项立刚,IT资深评论人士

何谓“手机上网”?就是通过手机浏览器,访问互联网上的某个网页。说白了,就是我们常说的“上网”。在这个体系里,终端(电脑或手机)、浏览器、网页这几个元素缺一不可。

至于“手机联网”,虽然手机依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终端,但是用户不再使用浏览器,而是用客户端的形式是直接打开某项业务,也不再需要访问某一个网站和网页,它只要到数据库里提取数据就可以了。

用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例子,比如查今天的天气,“手机上网”需要打开浏览器、上网、访问某网站、打开天气预报栏目,才能看到天气信息。而“手机联网”只需直接点击手机中的天气预报图标,然后就能看到近几天的天气预报了。

和“手机上网”相比,“手机联网”有其自身的特点:

1.“手机联网”更方便、快捷。“手机上网”必须打开浏览器,打开某个网页才能看到界面数据;它的速度较慢,而且需要记住某个网址,或是在收藏夹中找到某个网页。“手机联网”通过客户端,根本不需要记网址,使用更加方便。

2.“手机联网”呈现的效果会更好。因为“手机联网”是针对某系列或某款手机开发的客户端,页面长宽比例都是适合浏览的,所以显示效果相当棒。而“手机上网”访问的是普通网页,没有做太多优化,需要频繁换行或者翻页才能浏览完一条消息。

3.“手机上网”需要花费很多流量,而“手机联网”花费的流量较少。我们都知道去访问一个网页,是需要把这个网页所有数据,包括这个网页的背景、框架等都下载下来,这需要大量的流量。以新闻网站的Web首页为例,打开需要花费4MB左右的流量。“手机联网”则将客户端放在了手机内,每次联网更新数据也才5KB左右。

经常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往往不会使用浏览器到处找自己想要的内容,而是安装5~10个自己喜欢的、熟悉的应用软件,使用时直接打开软件即可。如此一来,用户压根儿不用记忆查看股票、天气、机票、地图等信息的众多网址,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3G的应用,将不是一个用户主动“上网”的时代,而是一个手机主动“联网”的时代。这种感觉会在使用中越来越明显,也是3G业务应用开发需要认真研究、加以关注的。

分享到:

用户评论

共有评论(1)

  • 2011.07.04 09:34
    1楼

    还是特别喜欢自己的不限流量,毕竟新的东西计入市场到群众接受需要一定时间

    (0) (0) 回复

用户名:

密码: